herbuty.com
安全感為何重要,因為它是調適情緒的重要關鍵
安全感為何重要,因為它是調適情緒的重要關鍵 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,肯定都在公民課上學過艾瑞克森的五大需求理論:生存、安全、愛與隸屬感、受尊重、自我實現。 從這裡不難知道,當一個孩子得以生存下來、活在安全的環境裡面時,他還需要愛與隸屬感。在19世紀初,行為主義大為盛行時,許多嬰兒照顧機構認為,小孩子哭的時候不能去抱他們,不然就會讓他們學會「哭」=「會被安慰」的連結,這樣他們就會透過哭來解決問題了。 這些照顧機構24小時嚴密的「照顧」這些嬰兒,時間到了就放飯、時間到了就睡覺,一切照表操課,結果卻造成大量的嬰兒死亡,一直到後來John Bowlby與Harry Harlow研究依附與愛的時候,他們才知道,原來嬰兒要的並不只是生存跟安全而已,少了愛與隸屬,少了父母的擁抱、撫摸,孩子是沒辦法活下去的。 安全感:生存下去的重要關鍵 為什麼安全感這麼重要?為什麼依附理論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理論?因為對我們來說,安全感的給予,就是情緒調節的關鍵。 今天當一個孩子呱呱墜地,遭逢威脅時,無論是被雷聲嚇到,或是肚子餓了,他們都會開始大哭。此時,他們啟動的並不只是依附系統,同時也啟動了他們的壓力反應,也就是常見的HPA軸線,在這個時候,嬰兒的情緒是高張的。 面對嬰兒高張的情緒,要如何化解呢?不外乎就是照顧者需要適時出現,在出線之後敏感覺察到嬰兒的需求,然後再給予嬰兒適當的支持。在這個過程中,除了解決嬰兒的飢餓、驚嚇之外,也解除了嬰兒的威脅,嬰兒的情緒系統自然也被關閉了。許多書籍與文章都有提到依附系統,但卻忘了說,依附系統就是情緒系統,它們是綁在一起的,能夠獲得愛與隸屬感的孩子,通常情緒起伏不會太大,因為他們知道,自己的情緒是被照顧者所關照的。 擁抱與撫摸:給予安全感的關鍵 Harry Harlow的恆河猴研究發現,布娃娃猴子可以帶給幼猴安全感;邁克爾·梅尼 (Michael Meaney)的老鼠實驗也發現,愛幫孩子舔毛、梳毛 (licking/grooming)的大鼠媽媽,照養出來的大鼠,在面對高壓刺激時,他們的皮質酮等壓力激素比低舔毛、梳毛組來得更低,且舔的越多,壓力激素就越低;再者,高舔毛組的老鼠,比低舔毛組的老鼠,更容易關閉他們的壓力反應。更重要的是,老鼠寶寶剛出生的那十天當中所發生的舔毛頻率高低,足以影響牠們的一生,甚至當牠們在成為母親的時候,愛舔媽媽養出來的孩子,也會成為愛舔媽媽。 父母親對孩子的擁抱與撫摸也是如此。在嬰兒的照料之中,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擁抱和撫摸,因為擁抱和撫摸可以創造出一種稱為「擁抱賀爾蒙」的物質——催產素(oxytocin)——有助於讓孩子冷靜下來,關閉依附系統、降低皮質醇。 擁抱與撫摸帶來的壓力消除,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呢?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,心理學家測量安全依附與不安全依附伴侶在討論「會帶來壓力的事件」時,安全依附的伴侶在爭執的過程中,不但外顯上不會將對方視為毒蛇猛獸,他們身體所驗出來的皮質醇含量也顯著低於那些不安全依附的伴侶。這也是為什麼安全依附的伴侶比較能夠走下去的原因:即使爭執時,他們依然能夠維持在冷靜的狀態裡,討論彼此不同的歧異點。 擁抱和撫摸、愛與隸屬感,帶來的不只是讓孩子變成安全依附、關閉依附系統而已,它最重要的核心其實在於「幫助孩子調適壓力」,而壓力的調適並非短暫的,它足以影響到成人依附關係之中,面對壓力時的生理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