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爵在《暫時的男朋友》這首歌裡面,曾經唱過這樣一句歌詞:「我願意當妳的籃板球/當一個暫時的男朋友」,這首歌,可能許多人都琅琅上口,但卻不知道什麼是「籃板球」。

籃板球,在心理學上,指德其實是「籃板球戀愛」,什麼是籃板球戀愛呢?就是剛分手的時候,那些暫時的伴侶、曖昧對象、固炮等等,暫時陪在自己身旁,若即若離,看似在交往,但實際上又好像不是的這種關係。

焦慮依附者:害怕孤單的一群人

在感情裡面,有一種人,特別容易陷入籃板球式戀愛,那就是所謂的焦慮依附者。所謂焦慮依附者指得是:「在感情裡面,時常害怕自己被對方拋棄、擔心自己不夠好」的一群人,這群人,很害怕單身,單身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很糟糕、很沒精力,總是需要有人陪;而在關係裡面,又很害怕自己隨時會被對方拋棄,所以比較有可能出現死纏爛打、奪命連環call,或是不停吃醋的狀況。

當然,並非所有焦慮依附者都會有這些行動,但是焦慮依附者,和其他類型的依附比起來,特別容易對感情患得患失——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、不值得被愛,但又很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愛。或許聽起來很矛盾,但是尋求與他人的連結,是我們天生生下來就有的本能,而焦慮依附者正因為害怕失去,所以更緊抓著每一段可能的連結不放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如果一個焦慮依附者的條件不是太差,他們很容易在分手後,很快地又進入下一段關係,即使沒有,他們可能也會持續有曖昧對象、在意的單戀對象等等,他們很難讓自己的心完全淨空,留一段「不在意任何人」的時光。

這聽起來很辛苦,確實,對他們來說,要把精力花在在意他人身上,確實也真的很辛苦:無法忍受寂寞、必須靠擁有伴侶來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人,讓他們的感情生活非常疲憊。

回到過去,擁抱孤單的自己

然而,如此疲憊的焦慮依附者,就真的沒有辦法自拔了嗎?從依附理論裡面,我們可以瞭解到,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焦慮依附者,需要別人時時刻刻的陪伴,必然和他的成長背景有關。

如果你是個焦慮依附者,不妨在你焦慮發作、極度想要找一個人陪的時候,找到一個你覺得安全的地方,深呼吸,慢慢地吐氣,試著回想過去,有什麼事情讓你變得這麼容易需要依賴別人、對自己沒信心?

以我自己為例,我身為一個焦慮依附者,一方面是因為從小到大,從來沒有得到過媽媽的讚美。我和我媽媽住在一起,但是總會感到媽媽比較偏愛弟弟,同時也會感覺到,媽媽好像覺得我永遠不夠好,每當我考第一名的時候,媽媽就會對我說,全天下有多少個第一名,你考一次第一名算什麼?

在我媽媽生前,我從來沒有得到我媽媽任何一句讚美的話,也得不到媽媽的關愛,使得我的童年總是孤零零的,再加上我的亞斯伯格特質,使得我在交朋友的能力上比較弱,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人真正認識我,使得我很需要有人陪伴,來讓我自己感到被在乎、被關愛,也讓我總是緊抓著感情不放,讓對方超出她所能負荷的範圍。

然後,想像小時候的自己,就站在現在的自己面前,他好渺小、好受傷,而你伸出歡迎的手,緊緊地抱住他,告訴他「這麼多年來,辛苦了,我會陪著你。」擁抱內在脆弱的自己,然後持續地探索下去,一點一點把過去的傷痕擦拭乾淨。

自我探索和籃板球戀愛,其實是可以並進的。如果你真的很需要有人在身旁,那麼多找朋友陪伴自己,或是就繼續在一段段的籃板球戀愛裡面打滾,也不是那麼糟的事情,只要你一面在泥濘中打滾的同時,還能持續一點一滴的認識自己,我覺得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。

圖像裡可能有1 人、站立、植物、樹和戶外

正因為想很多,所以得到的也多

而且,在泥濘中打滾,並不全然是壞事。在美國的一份心理學研究中發現,雖然焦慮依附者在分手後,比較容易長時間走不出來、比較容易進入籃板球戀愛,但在經過長時間的淬鍊之後,他們反而是從失戀之中,領悟出最多意義的人。

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有可能是因為他們「容易焦慮」的特質,使得他們天生就非得做出未雨綢繆的行為不可,常常想東想西的,反而讓他們的人生的長期累積中,悟出了許多的道理。因此,如果你是個焦慮依附者,雖然你走得路可能特別的辛苦,但你的思考與自我探索不會白費,想太多也沒關係,正因為想太多,所以你才能從你的人生中,找到屬於你自己,漂泊於世的意義。

延伸閱讀:

Marshall T. C., Bejanyan K., Ferenczi N. (2013). Attachment styles and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breakups: The mediating roles of distress, rumination, and tendency to rebound. PLoS ONE, 8, e7516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