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著輕快的舞步,布幕即將拉開,小丑粉墨登場,歡迎來到今晚的莫瑞·法蘭克林(Murray Franklin)脫口秀。

背負著五條人命的殺人犯,在大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上了舞台,莫瑞的揶揄嘲諷,是小丑決定斃了他的最終動機。

整座城市隨著小丑瘋狂,但在警車後面的亞瑟,卻留下了一絲絲的淚痕。

「我希望我的死,比我的生更有價值。」——《小丑》

 

「我希望我的死,比我的生更有價值。」——《小丑》 圖/IMDB

面對這樣一部荒唐而又煽動人心的電影,我們到底要如何看待,它背後要傳達給我們的意義又是什麼?

如果只是為了殺人而殺人、為了血腥而血腥,這部電影不會賣座;但這部電影之所以賣座,有多少人看見了小丑身世背後的悲哀?

一個人被媽媽取了「快樂」為乳名的孩子,在社會的低下階層裡與母親相依為命。想要打份零時工,廣告看板卻被小屁孩搶走,還無故被痛毆了一頓。

無法克制住自己狂笑的疾病,其實背後隱藏著的是痛苦卻無法言喻的生活。雖然早已忘記,身體會記得,他那幼年時期被養母的男友綁在暖爐上烤的痛苦,養母精神疾患無法養育自己的悲傷,他的身體肯定記得。

當他相信了養母的話,認定湯瑪士·韋恩正是他的親身父親,卻狠狠地被他甩了巴掌,進而逐漸查出自己身世的他,在一夕之間,所有的人生都崩毀了,不僅社會局被裁撤掉、沒有藥可以吃了,更嚴重的是,他發現自己的母親與身世,全都只是紙糊的謊言,在那一刻,他徹底的被摧毀了。

我曾在泛科學發表過一篇關於「童年逆境經驗」的文章,描述童年逆境經驗帶給我們多大的影響;而小丑這個角色,已經是先天不良,而後天又失良──丟了工作、被莫名的人士嘲笑圍毆、被同事硬塞了一把槍,在所有引爆點都聚集在一起的時候,子彈穿過了那三個年輕白領的胸膛。

這絕對不是一個巧合而已。而是有太多太多悲慘的事情,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,而他,唯一能做的卻只是「Put on a happy face」。

「快樂」在小丑的生命裡,聽起來是多麼的諷刺。圖/IMDB

這並不是一部鼓勵犯罪的電影。電影導演菲利普斯接受宣傳訪問時,對於《小丑》鼓勵犯罪的爭議,說出了他真實的看法:「這部電影講的是缺愛、童年創傷和遺失同情心的世界,我認為人們是能夠理解這個訊息的。」

狂喜的音樂配上狂喜的舞步,整座城市因為莫瑞中彈而瘋狂,下層階級對上層階級展開肆虐性地破壞與摧殘,但在警車後座,小丑的臉上卻是面無表情、泛著淚光。

我想,這部電影最大的用意,就是在提醒著大家:「請好好關心身旁的人們。」

 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點圖追蹤粉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