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我總覺得很奇怪,如果焦慮依戀和逃避依戀的人個性如此迥異,當初為何會在一起?後來我發現,所謂的「焦逃配」之所以能配成一對,可能來自於下面兩個原因:
.
1.在剛開始戀愛的時候兩個人都不會表現出自己真實的樣子。
俗話說人要衣裝,佛要金裝,談戀愛要偽裝(好吧這句是我說的),缺乏安全感的人,在還沒有確定對方就是能跟自己穩定在一起時,往往會表現出「大家覺得適宜」的樣子,焦慮的一方會給對方多一點空間,逃避的一方會表現出溫柔體貼和傾聽。

2.兩個人都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一直以來所渴望的那一塊。
雖然兩人非常不同,但卻有非常崇拜對方的部分。對焦慮依戀的人來說,他心裡想的可能是「他怎麼可以有這麼獨立有條理、邏輯這麼清楚、做事這麼勤快?各方面都很有魅力,都不會受到情緒影響⋯⋯」對逃避依戀的人來說,他們其實默默羨慕著對方「怎麼可以有人這麼勇敢地把全部的愛都給出來,難道不怕受傷嗎?難道不怕被對方吞噬嗎?」

簡單地說,逃避的人在焦慮的人身上看到了一種「奮不顧身的依賴」,焦慮的人在逃避的人身上看見了「滴水不漏的獨立」,在彼此身上都看到了某種勇敢,所以互相吸引,互相分不開。

如果能夠這樣一直下去就好了。但當兩個人的感情繼續發展時候,就會表現出「真實的一面」於是,兩個人都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心情:

-逃避依戀:我需要更多的空間,我需要休息,一開始你沒有那麼黏,為什麼現在變了?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,就是像朋友一樣可以各自做自己的事,不需要24小時都一直想著對方⋯⋯而且我已經給你很多時間了為什麼還是覺得不夠?

-焦慮依戀:你一開始不是這樣的,剛在一起的時候你會關心我體貼我照顧,認真聽我說話,可是為什麼一切都變了?我覺得我的要求不過分,已經給你足夠的空間了,兩三天都不聯絡,你到底還愛不愛我?

這個時候才是考驗的開始,也就是所有感情都會遇到的「權力爭奪期」。焦慮依戀者渴望找回當初有很多照顧和聆聽的關係,逃避依戀著渴望對方能像一開始一樣給自己多一點空間,因為兩個人都沒辦法讓對方用「自己想要的方式」來愛自己,最後終於形成「一個追逐,一個逃跑」的關係。

當然,依戀風格也會隨著你跟不同的對象、關係的不同階段互而有所改變,所以或許一開始你們都是很有安全的人,只是到了最後他的冷淡和疏離,勾起了你「害怕不被愛」的焦慮。這也意味者,你的狀態不會一直如此,而會隨著時間有所變動。或許你只是在這段感情中被他勾起焦慮,而不會「一直焦慮下去」。當你遇見讓你感到安穩的人時,內在的安穩也會被啟動。

如果停下來對現在的你來說很不容易,那麼或許你可以先嘗試的是「靜下來」。靜靜的思考這些日子你在追逐的是什麼?或許你會發現,一直以來你愛的並不是他真實的模樣,而是你腦海當中的想像。

你不需要再責怪自己,因為你已經做得夠多了,他的不回應,恰恰只是說明這段關係已經不同於當初而已。

如果你還想要嘗試看看做點什麼,還不想放棄這段關係,那麼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嘗試改變對方,而是「覺察」自己的狀態。講起來很廢話,但是我覺得這一點有一點像是「中醫」式的改變,才能夠對症下藥,而不會反覆活在兩個人的衝突跟追逃循環當中。在這裡我會推薦兩本書,一本是 周慕姿的 《關係黑洞》,另一本是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的《關係焦慮》,這兩本比起《依附》和《依戀效應》更實務操作一些,特別推薦給現在不知所措的你。

如果你已經開始萌生想要結束關係的念頭,那麼也沒關係。告別與放下是一條漫長的路,但我相信你有勇氣,找回那個遺失,卻又純真美好的自己。

全文請見:女人迷為你點歌